“七月流火,九月授衣。”你怎么理解这句话?
这句诗出自《诗经.豳风·七月》,是一句描写天气逐渐转凉的诗。不少人被“流火”二字迷惑,取字面意思,认为这句话是描写天气炎热的,其实这是错误的说法,而且也与“授衣”二字不相匹配。(全文图片来自*)<*r/><*r/>
简要解析
“七月流火”中的火字是星宿的简称,它的全称是大火星,是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天蝎座中的一个星星,古人称为心宿。因为每年五月份儿的时候,它都处在正南方,也*是最中间、最高的地方,而此时的天气往往是最炎热的。而到了六月份的时候,它*会向下*,此时天气变得凉爽起来。在这里,“流”的意思*是*。此时天气由炎热逐渐转凉,因此“七月流火”这个词代指天气逐渐转凉。
“九月授衣”这个词*好理解的多了,到了九月天气已经有些凉了,这时*要准备过冬的衣服了。<*r/><*r/>
被字面意思所误解
之所以很多人对这个词有所误解,大都是因为它的字面意思给人一种错觉。其实这类现象在中国文学中很常见,中国有一句俗语*是秀才识字认半边。*如“一树梨花压海棠”,本来*是苏轼调侃朋友老牛吃嫩*的,结果被很多人用来形容风景,还见有一些人发朋友圈居然把自己*做“扬州瘦马”,看起来挺古风,挺高大尚,其实都是不了解本意。
与“七月流火“类似的诗
杜甫在《赠卫八处士》中开篇*曾经写到:人生不相见,动如参与商。这里的“商”字*是“七月流火”中的“火”,也*是心宿大火星,而“参”字是参宿。这两个星宿的位置刚好相反,一个落下之*,另一个升起之时。因此杜甫借用这两个星宿来表明自己与朋友相见的不易。<*r/><*r/><*r/>
“七月流火,九月授衣”,是形容天气逐渐转凉的,大家对像这样容易望文生义的词语一定要多注意,不要乱用。
“七月流火”: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,晚上夜色降临的时候,可以看见陨石坠落,燃烧出火一样的光芒。
“九月授衣”到了九月秋天到了,天气转凉了,要多加衣裳了。
也*是说夏季转到秋季,天气从热转冷。多加衣服注意保暖。
这句话出自《诗经.幽风》全文是:正月开岁 、二月绀香 、三月桃良 、四月秀蔓 、五月鸣蜩、 六月精阳 、七月流火 、八月未央 、九月授衣、 十月获稻 、*月潜龙、腊月嘉年。意思是让人们按照自然*、节气变化而合理安排自己的衣食住行,从而达到*的境界
如何评价古风歌手冬子?
简介:冬子,古风歌手,*别男,现居河北唐山。
生*:(农历)1988年10月11*,天蝎座。昵称:冬子、冬冬、冬爷 *别:男 嗓音温润,擅长歌曲混音、MV剪辑,2011年底开始混迹于5sing等音乐*,歌曲多为古风、江湖风。5sing原创音乐基地推荐歌手,代表作品有《奉君书》《情深不寿》《刀魂赋》《盗墓笔记·相见》等。客观评价:喜欢唱古*行音乐类型的男歌手 不要问我为什么这么简单,我尊重每个唱古风的歌手,也尊重这些创作古风音乐的人,但是,这并不代表“古*行音乐*一定是在发扬我国古文”,如今很多古风音乐兴起,但是里面的词语用意却是现代白话文的含义,有利*有弊广西的三月三为什么放假,有什么活动?
根据古藉记载:三月三,最早的文字记录在郑国。《诗经.郑风.溱洧》云:“唯溱与洧,方洹洹兮。唯士与女,方秉蘭今。”《荆楚岁时记》也说:(郑国)“三月三*,四民并出江渚池沼间,临清流,为流杯曲水之饮。”后來,楚国引进这一风俗,并把它改造成以“沐浴祓禊,招魂续魂,祭祀社神,歌舞狂欢”的上已节。公元前278年,秦将白起*是趁着楚人狂欢上已节,率军偷袭楚郢都,除抢掠*胡珍宝之外,*屠*全城20余万男女老少。所以,在楚人历史记忆中三月三这一天最为悲切,最为重要!秦人的不仁不义,被楚人永远钉在历史的恥辱架上。
按照古藉说法,上古时期,人们普遍以天蝎座d(我国古代所称二十八宿星第二号星)为“大火”。大火星见于东方*开始农耕的*。而大火西沉作为农事结束标志。这两个时候,人们都会*隆重祭祀仪式。从两千多年皇历來看,三月三正是“大火”出现的时候,上已节被*保存。不过到隋唐时,楚国胡汉朝上已节被逐渐改造为清明节。
回到题目。三月三长存在古代楚人记忆中,为何今天的广西仍然重视?除了天象之外,更重要的是与历史传承有关糸。据唐代马总《通历》载:“周夷王八年(公元前862年),楚子熊伐扬越,自是南海事楚,有楚庭。”晋顾微《广州记》也说:“六国时,广州属楚。”南海即指岭南。清朝之前,广东广西不分家,统称岭南。根据古藉记载,楚人统治岭南整整*0年。因而很多习俗己融入岭南大地。
另外,从历史事件來看,楚*后大量楚军胡楚人逃亡岭南,为三月三古俗古风铺垫了传承基础。如秦始皇派50大军征伐岭南,被残余楚军胡越人痛击,统帅屠睢胡几十万將士“伏**”。战后参战军民隐于广西大山中,“不肯被秦掳”。使三月三更加深刻地铭记在广西人的心中。
正是楚人世代传播,加上楚将庄骄早**云南,现在整个西南地区各*都笃行三月三狂欢节,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。从前年开始,国家正式定名清明节为节假*,*是尊重民情*的重大举措。